1. 关于GMAT还有TOEFL分数
很多申请人会问这个问题:我TXXX+GXXX能申XXX学校么?我个人觉得其实GT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个人学术能力上处于哪一个阶级。例如我的GT分数670+95表达了我处在80/100的位置,虽不是excellent,还是属于挺不错的范围。但是在这次申请里面我明显感觉到,只有部分学校以GT为硬性的择生标准(例如GWU,没有T100直接秒拒、再例如OSU,后来也拒了我),不过像Bentley、Case Western Reserve都没有过多的去追究T的分数都发了OFFER(这可能会跟奖学金有关吧)。所以再次印证了GT并不是申请的全部,除了BSCHOOL还是T上100的好,其他很多时候大概够用就OK。其实WE还有Motivation也占了相当重的比例,这里要感谢Christine帮我列的提纲让我更深入去思考这个问题。这个也是我Package里面最关键的部分,后面我会提到。
2. Motivation
我个人看法是要明确自己为什么要出国,以及在完成这个课程后希望得到什么结果。以我自己为例子:我希望通过这个项目加强自己在数据挖掘以及企业信息系统这两方面的设计能力,并借此完成一个职业生涯的转变——进入咨询界。那么在选择项目的时候我就需要考虑达到这个目标我需要怎么样的课程和资源,所以我的定位是综排50+以内的学校,再往后学校的毕业证书不足以让我跨过咨询师的门槛,所以当课程的期望收益小于相应全职工作的期望收益时我不会选择出国。
在制作package的时候Christine以提纲的形式引导我深度的思考这个问题。我觉得这个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中介来帮助的原因。所以我的PS最后出来条理十分的清晰,正是因为我们花了大量时间去深入探讨这些问题。
3. 留学公司的角色
包括我自己在内,很多同学找中介多多少少是因为自己懒不愿意自己花大量精力在文书上,而且也是为了确保能够按时完成申请工作。但是这里我有一点想说的是,出国毕竟是自己的事情,自己放多少心思在这项工作上面出来的结果自然会与之对应。
我认为顾问应该主要承担的是指导以及辅助的工作,帮助客户搜集素材,并引导客户更深入的思考问题,了解自己。文书当然是这项协议的重中之重,但是优秀的文书应该是建立于对于申请人自身经历的理解还有感悟的基础上的,所以我得出的结论就是:文书的素材都应该自己好好的去把握去思考,因为别人不会明白你对于这个经历对于你自身的意义,自然没法写出深刻的文书。一开始我也是把一大堆素材丢给Christine,让她全权负责这些文书然后我再做修改。但是其实这样是非常没有效率而且折磨双方的,因为这些素材很乱,也很难理出个合理的思路。所以在和Christine交流了很多次之后,我每次发素材之前都会自己先整理一下思路,然后和Christine保持高频率的交流。最终的package的观点十分清晰,PS首段无比精彩!这里无比感谢Christine耐心的听我磨叽还有精彩的PS首段!
所以总结下来,其实申请人应该自己时时跟进和把握整体package的方向,跟顾问保持良好的通信,相比于全权丢给顾问负责然后无数次又推倒重来,这才是比较好的做法。
4. 申请总结
这次冲击CMU成功的原因我认为工作经验40%+文书60%吧。对于一个国内普通本科的学生来说,能拿到这个OFFER不容易。
这里再补充一下申请这一路的感想吧:出国之路是很痛苦的,我总共考了4次G+4次T,最终成绩670+95。再加上制作材料应该花了整整两年时间。但是我觉得有一个决定是非常正确的:如果第一年我坚持要出去的话大概申请综排80-100左右的学校。所以在第一年申请不利的情况下我选择了先去一家著名外资企业工作,工作内容很简单,但是做出了不少出色的成果。这就为我的package加了许多分。同时也让我了解了IT这个行业的趋势和未来的热点,现在的我很清楚自己想要学的是什么,而且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这就是这一年带给我的收获。给后面的师弟妹一点参考吧。
然后就是申请的时候要大胆申请,不要因为分数限制了自己的选择,尽可能的扩展自己的经历,申请学校求合适不求多。我发现其实总有那么几家保底学校你真的不会想去的。在明白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之后你会发现你真的不需要他们。
最后这里再次感谢哈鲁教育,特别是我的顾问Christine!祝你们越办越火!蒸蒸日上!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哈鲁教育”来源之文章,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哈鲁教育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