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国大学的职业中心:
也 就是Career Center,不管是学校的还是学院的,都会经常发布实习之类的新闻。你记住定期订阅Career Center的职业信息就行,并且请注意,这些服务是美国留学生应当享有的,因为你已经为他们买过单了。另外简历和cover letter方面,假如你并不是很擅长,还是请老师帮忙吧。职业中心还会有不定期的宣讲会,不论是学习面试技巧还是撞大运碰到好公司,这都是不错的途径。
2、请教授推荐:
请教授做推荐,无疑是一个很方便并且可行的寻找美国实习的方式。虽然如果你的教授不是大神级的,薪酬方面不一定会特别美妙。但通过一次锻炼,就能够为你之后往谷歌、苹果、微软等等做足铺垫了。当然,在此之前,请你一定先做个好学生,让你的教授满意。
3、参加Mixer
虽然参加这样的活动很耗费时间,但是假如你能遇到一群志趣相投的人,不单单可能因此加入你最想去的行业,还有可能获得不经意的就职机遇。想想微软,facebook,这些品牌的最初都是从相遇开始的。
只要你愿意做一个参与者,在别人交谈项目的时候,插入一句“what can I do for u ?”然后,你就入门了!
4、关注网络
在美国,各大公司网站和行业分类网站,都会有滚动招聘信息。只要功夫深,就不愁找不到好的实习机会。虽然比不上万马奔腾独木桥,但相信你还是稍微练就点本事PK掉竞争者为好。
美国商学院大都将注意力放在课程设置上,试图以圆满而灵活的课程来使MBA在短时间内学到最多的知识,商学院一般设有15-25门课,共40-55学分,而这些课程又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在两年制的学院,一般第一年设必修课,而在第二年只有选修课。
必修课。
必 修课程包括大部分MBA应具有的基础知识,目的是为MBA学生奠定扎实的基础。在大部分商学院中都设有10门必修课,它们可以分为四部分:内部或组织环 境,如组织行为学;外部或社会环境,如宏观经济学、全球商务;功能型课程,如市场营销、会计、作业管理;量学、技术方面的课程,如数据分析、统计学和管理 信息系统。
选修课。
为 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商学院在第二年开设选修课。许多学生毕业后选择与此年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如哈佛商学院为了使“风险资本(New Ventures)”在社会中具有越来越强的吸引力,在第二年开设较多关于资本的课程,如Starting New Ventures和Venture Capital and Private Equity.
学以致用的能力(Applied Learning Ability)
美 国人十分重视“学以所用”,没有实际用途的知识,即使是高深甚至非常圆满的理论,他们都会不屑一顾。而一直以市场为导向的商学院更准重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 提高,就算是在经济学方面最出色的芝加哥大学也在不断改善其模式,以适应去美国读MBA的学生的需求,从而减小教学中理论的成分,同时也不断提高这些理论 的实用性。
就如其它专业有博士教育一样,工商管理也设有博士学位,即DBA。DBA大 家可能并不熟悉,这不仅仅是因为在中国还没有DBA学位,而且即使是在工商管理最发达的美国,攻读DBA的人也不多。DBA比MBA学位更高,但主要是高 在理论水平。对于一般的人来说,工商管理教育在MBA层次商已经足够,DBA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只会降低实际工作能力。
团队精神(Teamwork Spirit)
很 多商学院将团队工作能力作为MBA教育的重要目标。对于MBA学生来说,在今后的管理实践中,与人共事的能力极其重要。你有老板,也有部下,而你怎样说服 你的老板制定某一战略,怎样鼓动你部下一起和你为着同一目标而奋斗是你取得成功的基础,人多不一定力量大,只有当力朝同一方面时,效果最明显。从这个意义 上说,管理者的专业知识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能与同事沟通,了解他们,并且能迎合他们的需要,同时使他们围绕着同一个中心努力。这是领导能力的体 现,也是团队共事能力的一部分。
社会责任(Social Responsibilities)
如 今管理界有一个明显的趋势,特别是在美国,越来越多的女性占据了董事局里的位置。这不仅仅是因为女人地位提高了,最重要的是因为女人有种天性:关心社会福 利、社区环境,即关心社会责任。这些“细节”的东西在如今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变得越来越重要。随着地球污染程度的加深,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如何对待这个问 题。为了制造社会效应(在企业经营中称之为“新闻效益”),许多公司、企业都不惜代价来帮助维系这个人类所生存的环境,纷纷捐献给相关部门、基金会,而在 自己所经营的企业中,更加努力降低对自然环境的污染,生产“绿色”产品。不仅如此,许多企业对地球上某处灾难也反映热衷。如1998年,中国遭受有史以来 最大的洪水灾难,如长虹、春兰都捐款上千万,美国可口可乐公司也慷慨解囊。这些企业并非对这次灾难负有责任,他们之所以“无私”是因为这会美誉度非常重 要。
第一,教材数量多!
大 多数文科专业,每一门课程都会指定3~4本书,还有期刊论文、书选章节、报纸和网络文章等复印材料。开学第一次课,教授把本学期的课程计划 (syllabus)下发,上面有每次课讨论什么内容、要看什么材料、作业是什么,还有考核形式和评分标准,等等。教授上课采取组织专题讨论的形式,每次 围绕一个专题展开,书和材料都是学生课下阅读。一些偏理科的课程教材会少一些,但通常是每本都又厚又重,你背包里绝不愿意再放第二本。
学生拿到课程计划后第一项任务就是去买教材。大学开学第一周,乃至第二三周的主题,基本上是围绕教材展开的,校园里或计算机房到处是行色匆匆的找书人。
买教材这事儿不但老师不管,系里也不会组织团购,反而躲得远远的。你绝对看不到系楼道的墙边上堆满成捆书本的景象。
在美国,教材的买和卖是完全市场化的,学生可以有多种选择,完全自己解决。系里和任课教师不介入、不过问。教学与经营划界清楚、泾渭分明,因此看不到垄断、代办和利益纠缠。即便教授自己的书选入教材了,也必须是到外边书店去买。
三 四本书或许不算多,但你不会只选一门课吧?一般全时(full-time)学生要求每个学期要选3门以上的课,勤奋一点的会选4~5门,再多就受不了了。 非全时(part-time)在职学生选课会少一点,但要更长时间才能毕业。一学期3~4门课,加在一起就是十几本到20来本书,都要学生自己准备。
第二,贵!
一般的教材都要30~40美元,20美元以下很少,40~50美元也常见。我买过最贵的一本是《教育统计学》,定价是150美元,折合人民币是1300多元。国内研究生3年的教材花销也没有这么多!
美国的教材贵,还真不是汇率原因,而是确实贵。美国人也觉得贵,更不要说靠奖学金生活的中国留学生了。一个学期准备十几本书,买教材要花费掉600~700美元。
不过贵归贵,一些教材真是好。判断一本教材好坏很简单,就是看它再版了几次。那些受市场欢迎而一版再版的肯定是好教材。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美国高价教材充分体现了对知识产权和编创者的尊重,巨额的利益鼓励着广大教师们踊跃创作和编写出更好的教材,不断推陈出新,有利于学术繁荣。
第三,难买!
如果不在乎钱,大概书也不难买,但大家为了省钱,尽量把超高的教材预算降下来、把生活费节省出来,才会东奔西走地去淘便宜一点的教材。
选专业应以个人兴趣为出发点
外国学生都会选择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为自己的爱好而努力着,这自然会带给他们一份持之以恒的决心和坚持不懈的毅力。这也是为什么在本科结束后,不会有很多学生去变换专业再继续硕士的学习,如果选择硕士阶段的学习,大多数学生仍然会继续在自己本科的领域内研修。
选专业从审视个人能力开始
如 果你有机会接触到外国学生,简单的问上一个“你以后打算就读什么专业”的问题,无论他们答出的专业名称有多么冷门,你都能听到他们如专家一般的阐述为什么 自己要选择这个专业。理由很简单,在他们选择就读此专业之前,已经进行了充分的调查和研究。根据自己的特长去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正视自己的能力与特点。 这样在学习的时候就会比较得心应手,而不会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领域无比吃力的苦读。
选专业应注重行业的发展潜力
中 国学生出国时考虑最多的是眼下一个行业的市场是否火热,是否好就业,较少的关注一个行业的潜力与趋势。就业市场风云变幻,如何能让留学的这笔巨大投资终得 回报,就要在社会发展的需求和专业的可持续发展上面下工夫。目前出国留学的学生多集中在商科领域,而商业的发展并不是一个空壳子,若没有实在的技术人才和 科研成果,商业依然无法运作。
1.目前英国签证对英语水平要求不断提高,学生要有计划的参加与留学合理配置的语言培训课程,并有针对性的提升自己的单项英语能力。
2.合理规划留学进程:从大3开始的选课,专业课的成绩,推荐人的选择,雅思或托福考试时间表的制定等等,都要提前规划好。
3.了解自己或者孩子的个性,特长和留学的真正需求,合理的评估学生的学术水平(包括GPA,英语能力,有无相应的工作经验或项目经验等等),学术背景等合理选校、选专业。
4.充分了解自己所选课程的核心内容,课程,要求,有无实习,是否要求工作经验和相关背景等等,做到自己对所学专业和自己需求的相对匹配。
第一,语言成绩及研究生入学考试。一般我们建议非商科学生TOEFL和IELTS达到 80(6.5)分以上,名校学生95(7.0)分以上,商科学校至少86(6.5)分以上,名校学生100(7.5)以上,对于研究生入学考试,非商科学 生需要GRE300以上,名校学生,GRE310以上,商科学生GMAT 600以上,名校学生,700以上。近年来,随着高分学生以及相关培训机构的应试培训的增长,高分学生也越来越多,水涨床高,现在高语言成绩也无法像以前 似的那么吸引审核委员会眼球的了。
第二,非商科学生的小优势,非商科学生可以考虑多考GRE Subject考试,可以证明给审核委员会老师以及教授申请者较强的理科功底。
第三,注重提及本科学习中参与的项目研究、论文或者实习经历等,以便掩盖较弱的GPA分数。当然如果有过发表的论文,不妨提供英文格式的Pdf版本以便让教授印象深刻。
第四,如果在校期间,因类似社团活动丰富或者身体原因,导致GPA降低,可以提供一篇500字左右的低分解释说明,需要阐述合理,避免一些牵强的举例证明。
第 五,如果学生专业课成绩不错,在班级排名10,建议学生与教务处沟通,开具专业课成绩单以及排位证明中英文互译件。以便提升在审核官心理的印象。在我接触 过的学生中有的学校故意把学生的GPA拉低,但是学生真的很优秀,为了避免损失,学生跟学校请求开类似证明,提交给美国学校后,拿到录取。
总 而言之,GPA低不是没办解决,只要积极准备证明材料,还是可以弥补自己的成绩,当然,弥补低GPA的材料准备还是比较繁杂的,而且需要申请者花费心力和 时间去准备和沟通,有的申请者学校还未必可以提供相关证明,所以建议申请者从大一就开始重视提高自己的GPA,以便将来申请美国大学的路子更加宽广。
第一点:我们通常参考的标准是排名。
主 要有综合排名、专业排名、学术声望排名等等,依据自己的侧重来综合考核学校的选择。综合排名在中国人的意识中还是比较根深蒂固的,但是作为研究生阶段的学 习,专业排名,学术研究能力,职业服务等等方面反而更加重要些。这些资料在几个比较有人气的留学论坛上都可以搜得到的,官方论坛上一般只公布有限的信息。
第二点:要考虑的是结合申请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学校。
比如,一个申请者他本科是非会计专业毕业的,除了参考适合自己排名的学校,还要注意学校的要求是不是可以招收非会计专业的学生(这样的学校有UTA,USC和Suffolk等)。这样下来可能最后找到的学校发现适合自己的很有限。
第三点:我们通常参考的因素还有地理位置。
比 如可以在论坛上挖掘犯罪率及气候的资料,综合来考察学校。有的同学不喜欢冷的天气,就不要选择东北部的学校,喜欢大都市型的学校,就不要选边远偏僻的学 校,喜欢阳光的,可以选择Texas,LA,Florida之类的地方。地理位置还跟以后的就业息息相关,看自己未来的理想导向,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地 方,然后有助于缩小选校的范围。
第四点:可以参考一些对于学校的评价以及校友的答疑解惑,不可尽信,做个综合考量。
也不是看得越多越好,有时候看得多了,莫衷一是,反而无所适从。可以登陆每个学校的网页去挖掘,去感受这个学校的特色和个性之处比较重要,然后多发邮件问问他们你所关心的问题,比如对于国际学生的招生历史和政策,奖学金的情况,就业形势以及申请的具体细节等等。
1月份
到了一月份,学生仍有很多学校可以申请,如美国西北大学、康奈尔大学、芝加哥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等,这些也都是美国大学中的知名院校。
2、3、4月份
2、3月份仍有学校可以申请,如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部分专业在2月1日截止申请;特拉华大学、Rutgers大学、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克莱姆森大学等排名前一百位学校中的很多专业申请截止日期都在这段时间,学生应准备申请材料,不要担心没有学校就读。
11月份
坐 落在西雅图的华盛顿大学申请截止日期为11月1日,是所有排名前50位院校中截止日最早的院校,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很多专业(如机械工程、比较文学等)的截 止日期是11月30日;耶鲁大学的法律硕士专业的截止时间是11月16日。总体来看,在11月份截止申请的院校和专业并不多。
12月份
像 哈佛、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顶尖名校会在12月截止申请。虽然各个专业的申请截止日期不一样,但 是基本上都在12月份这个范围之内,除此之外也有比如亚利桑那大学的电子与计算机工程专业、印第安纳大学的艺术管理专业等。总体来说,在12月15日左右 截止的院校一般都是名校或者“名牌”专业。这类院校大多是中国学生心目中的理想院校。很多人都会赶在圣诞节之前把材料全部寄送到美国,然后等待结果。
问题一:现在英国读研究生平均的花费需要多少钱?专科生可以申请吗?
目前英国读研,一般来说花费在18万左右,这个花销包含学费,住宿费和基本的生活费。如果是在伦敦市区的话,花费约在25左右,主要是因为伦敦的住宿费和交通费用较高。
专科生可以有3种学习计划的安排,一个是选择专升本,读英国本科的最后一年,获取本科学位后读硕;二是读半年到一年的硕士预科加一年的硕士;三是如果专科生毕业有相关的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话,可以直接在一些英国大学读硕。
问题二:英国国家政府提供的奖学金都有哪些?国内一般背景的本科生能申请得上吗?
英国政府提供的奖学金主要有两种:志奋领奖学金和苏格兰国际奖学金。这两个奖学金的竞争还是非常激烈的,一般大学本科还是有机会申请的,关键是要有些学术上的亮点来放大自己的学习能力。另外,就是申请奖学金的时间一定要早,奖学金申请是先到先得,发完就没有机会了。
问题三:请问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英国留学的费用会涨还是跌?
英国的留学费用已经大大的降低了,现在的汇率大约在人民币对英镑为10:1,去年的汇率是15:1,留学的费用一年就可以节省6-10万,比以前至少节约30%以上。目前的留学情况,英国是高中生留学含金量和性价比最高的不二选择。
问题四:英国的硕士研究生课程是有1年和2年两种吗?有什么区别?
英国的研究生课程一般都是一年,也有两年的一些专业。这个差异主要是由专业来决定的,每个大学的情况可能不同,有些两年的课程中间包含一段实际的带薪实习等等,所以时间长度有所不同。
问题五:没毕业可以去英国留学吗?
没毕业也可以去英国留学,可以选择转学,如果是毕业了没有获得相应的毕业证和学位证的话,则需要按照实际的情况来设置合理的学习计划。这个具体的可以按照你的实际情况来评估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