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哈鲁教育
搜索
  • 加拿大研究生申请套磁技巧加拿大研究生申请套磁技巧

    在线资讯

    【哈鲁告诉您】很多计划去加拿大留学的学生都会问,去加拿大读研究生需要套磁,那样可以更容易被录取,套磁对于初次申请加拿大研究生的人来说,不是很容易,弄不好会有些生搬硬套的成分,所以要想成功生加拿大研究生就需要学一些套磁方面的技巧和经验,下面就来看看一个具体的实例分析。


    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套磁,或者说,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套磁。有不少申请者的GPA, GT等分数不高,但是在其他方面不错,在正常申请的过程中,很可能第一轮就被刷掉,无法表现出自己的优势。所谓优势,基本上是一些无法量化的背景,比如丰富的研究经验,论文。如果是转专业申请,那么你可能拥有一些这个专业大部分申请者不具备的特点,例如物理系转申材料系,在理论知识和数学能力上的优势。这个时候套磁就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可以让教授了解自己的优点(这是套磁最重要的目的)。


    首先,套磁成功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因此骚扰较多的教授,对同一个教授换邮箱2骚扰是有必要的(有不少次教授不会信是因为邮件被屏蔽,或者没有看到你的信,所以多发一次信也不算什么);其次,大范围骚扰不意味着单纯的重复工作,把同样的信发给很多教授,而是要针对不同的教授做修改,比如针对研究兴趣,甚至多写一些对教授研究课题的想法也可以。例如我套UNC的教授,看了他的研究和我之前的研究经历虽然不完全一样,但是有共同点。于是我就在信里写了两个研究之间的共同之处,我的研究经历中哪些可以用到他的项目上。最后,可以考虑在其他相关专业找找教授,本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精神,很可能在一个A专业很多学生拥有的技能和经验到了B专业就成了稀缺品。此外,总有一些专业里有一些做非主流研究的教授,这些教授不太容易在本专业申请者里找到符合自己要求的学生。这个时候你的主动套磁有可能就取得意料之外的效果。


    套磁信的写法其实并不难,开头交代一下自己的身份(XX学校出身,打算申请XX年的PHD/Master Program),之后阐述自己的优势,然后说自己对教授的研究方向感兴趣,问他XX年是否招人,自己是否有可能加入他的group。信写的越简明越好,措辞有礼貌些,切忌乱表忠心。在信的末尾可以附上一个简短的CV,不建议采用附件。


    总结一下套磁方面的心得体会:

    1. 不要怕花时间,争取多套一些学校,毕竟套磁的同时也可以选校;最好不要用同一个模版发给很多教授;

    2. 套磁的信尽量针对教授的研究领域进行一下修改,如果你对这个领域很有心得,可以加上。套磁信的末尾附上简要版的CV;

    3. 虽然Gmail的功能相当强大,但是由于垃圾邮件多。很多学校都屏蔽了它。因此套磁的时候可以建议选择yahoo和学校里的邮箱;

    4. 把套磁过的教授名字和信箱保留下来,有回复的标出来,哪怕是模版;对于没有回复的教授,过一段时间换个信箱骚扰一下;

    5. 对同一个学校同一个系的老师,每天尽量只套一个;如果过两天还是没有回复,再换一个套;

    6. 可以从某个领域的大牛开始,找他的学生,这样在套磁对象上容易寻找;

    7. 通过阅读论文提问的方法可以考虑,但是毕竟比较花费精力,大家酌情使用;

    8. 套磁的重点对象应该是毕业没多久的Assistant Professor;

    9. 一个小技巧:先从系里的老牛开始套(当然,要没退休的)。一般来说他们的时间比较多,回信率不低。虽然他们大多数都不会招生,但是你可以请他们推荐几个同专业的老师(有时候他们也会主动推荐)。这时候再联系那些老师,以Prof. Old Bull recommended to me your group....作为邮件的开始,往往有良好的效果;

    10. 套磁信里千万不要乱表忠心,很容易引起反感,到时候想反悔也不好说。可以考虑以询问明年是否招生为名义,这样比较合理,很多时候虽然没套上,也能得到一些有利于选校的信息;

    11. 联系你感兴趣的教授的中国学生也是个办法。有些时候他们会把信转发给老板或者其他教授,这样就起到了吸引教授注意力的作用;很多时候还可以得到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12. 如果有私人关系,那就好办多了。一定要充分利用;

    13. 如果科研做的好,有参加国际会议的机会,一定不要放过。开会是最好的套磁地点。

    14. 多参加讲座,每年都有不少国外教授来中国大学,利用讲座机会多和他们聊聊。

    去加拿大读研套餐也是一门学问,最后祝大家申请顺利,拿到理想的offer。

  • 加拿大硕士申请面试类型介绍加拿大硕士申请面试类型介绍

    在线资讯

    【哈鲁告诉您】面试对于北美留学了解较多的学生来说真心不会陌生。虽然时间成本以及人力成本会更高,但是学校在面对目前研究生候选人越来越多的情况下,也更经常的选择这种方式进行选拔。不论什么专业,只要是学校觉愿意花这个时间,无疑这都会成为申请人能不能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下面介绍三种常见的面试类型:


    初步选拔型:申请的必经之路

    这种多见于商科院校,比如Brock的MBA。申请人必须参加学校的初步面试,只有通过初步的选拔,才能递交学校的申请。这种类型,多半是需要申请人在面试官面前充分介绍自己的经历以及背景,因为面试官在见到学生前,对于你的情况一无所知或者知之甚少。但是由于是初步选拔,其结果只对是否能递交申请有决定性影响但是不能确定申请结果。


    导师自发型:研究型需要选定导师

    研究型申请的核心在与怎么抓到导师的心,而这种面试常出现在导师的对于你的材料进行初步审核,各方面都符合标准,但是候选人又很多的情况下。于是这种面试。你所需要做的就是安抚导师那颗摇摆的心,另外给理由让他安定下来。想读研究型从来就是条荆棘满途的路,导师的门外从来不止你一个人,因此这种选拔的重点是体现自己的优势,以及自己与导师研究方向的一致性,最好还能体现你对于导师所研究科目有做过充分的功课。如果说到重要性,面试会给导师一个基本的决定。如果之后没有什么很有影响力的因素干扰,面试结果就是最终决定。


    最终确认型:还是多见于商科院校

    是对于学校犹豫的候选人的一种再次筛选工作。因此,如果有学校要录取你,说明你有希望,但也说明学校在是否选择你上还有疑虑;如果一个学校不面试你,也不是说你没有希望,也有可能是你好到让他们无法拒绝。(虽然这种情况比较少,但是真的存在。)也有部分学校觉得最终的跟学生简单的沟通只是例行公事,这种情况,对于结果就可能不会那么理想。

  • 加拿大申请总结之套磁与面试加拿大申请总结之套磁与面试

    在线资讯

    【哈鲁告诉您】套磁之前,学校的主页、院系的主页、导师的主页是一定要看的,即使你找了中介。刚开始看全篇的英文也许会头大,但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你想拿几十万的奖当然就不能怕吃这点苦。从主页中记录开设的专业,留意教授的头衔和数量,查找下载导师的paper,关注组里招人的信息。之前说了,套磁对授课型硕士的申请没有用,因为授课型没有导师;有人也提出了一种有趣的假设,就是授课型也可以套磁,去套招生的coordinator。这个假设是否可行有兴趣的可以去验证。


    什么样的人需要套磁


    GPA不必巨高无比;有研究经历;有idea可说。


    套磁的对象


    AP(副教授、助教);主页信息里能看得出组里缺人的;组里的人快要毕业的;刚刚从外校转到这个学校的。这是比较饥渴型的,正好我们也很饥渴,情投意合。大牌教授也可以尝试,但成功率相对低。另外,研究方向match与否也是决定因素,当时有个教授实话跟我说其他学校优秀的申请者还有不少,但就是因为做的方向对口所以优先考虑了我。


    套磁需要准备什么


    兴趣最重要,没有兴趣只是为了骗得录取最后自己会在大洋彼岸的实验室里痛苦n年;research background;自己写的paper,有最好;读教授的paper;专业前沿知识,推荐ScienceDaily网站,上边半小时更新一次,是世界科学动态的浓缩;稳定的邮箱;分类的记录笺,记录和哪些教授联系过,进展如何;不要脸的精神。


    套磁的时间


    7月-8月:总结自己研究经历,查教授的以及相关领域的paper,开始试探性套磁。9月-11月:选校,选方向,选导师,大规模套磁。注意尽量别同一时间段去套同一学校同一院系的教授,这就像你给一个寝室的几个姑娘同时群发了一封情书,如果被发现,换位思考一下你就知道是什么感觉。12月-3月:funding已下,教授也开始陆续面试,双方彼此确定重点人选。如果套磁效果到现在仍然不太好也不必着急,3月份也有套到并最终飞越成功的。申请的过程中心态非常重要,经历这一过程能让人改掉患得患失的毛病。再往细了说,甚至可以去查时差,在对方的午饭晚饭及夜间的时间发信,这个时间段也许他会沉思--我到底缺不缺人呢。。或是计算好了让自己的信在对方早上起床打开邮箱时出现在收件箱的最上边。如果是节假日中期,邮件基本发了就是白发。


    套磁的分类


    非学术套:“我很感兴趣”“您招人否”这一类的,不涉及具体专业知识。这种套磁可以达到量大的预期,但是效果差,适合迟迟没有战果的情况下后期进行挽救。学术套:对教授的paper提出建设性的idea;或是自己的成果显著;或是自己的研究经历与教授的研究方向非常match。这种套磁量必然会小,但是效果好,设想如果你是教授你也会对这样发信的学生感兴趣。


    学术套磁的话题选择


    比较难的是对研究的设计思路、整体方法的提问。这种东西是不易质疑也不宜质疑的。稍稍比较简单的是对数据、统计、样本、设施甚至图片的提问和发表想法,这个很直观很容易上手。强荐的做法是:对新领域新方法,以及现象的阐释、结合自己的研究来提出idea。对于交叉学科尤为管用。我当时套的一个教授就是做高频电子和生化交叉的方向,面试聊了一个多小时,好多问题都答得不顺。他后来说,我面了不少国际学生,表现都很完美,但专业都偏生化,而我们系里不太缺这方面的人;唯独你,专业偏前者,和我的项目联系比较大,而且在两个方向上都能磕磕巴巴的回答,所以恭喜你。


    套磁的一般结果


    这个要分开来谈。

    不回信的:不回信是最常见的情况,正常情况下回信的能有30%就不错了,如果回信率高于这个数那说明你的选人和发信都很成功。长时间不回信则换人套。

    类似模板回复的:“鼓励申请”等,这种可以不温不火发展着,基本是waitinglist。

    没钱的:若语气肯定,则跳过,除非你愿意先自费--我也遇到过这种,教授说进组没问题,我可以保证你进来,但是第一年恐怕没有钱。其实即使这种情况,如果学校或者导师很强的话我觉得也是值得考虑的,因为和其他研究型硕士培养方案一致,学费远低于授课型(毕竟研究型硕士不是校方以盈利为目的的培养项目,以加拿大为例),况且到第二年可能还有拿到钱的可能。


    索要CV的:重点发展!如果你没有在邮件里附CV的话,教授的索要是很值得兴奋的,这以后要适时汇报自己科研和申请进度,保持联系,甚至可以主动预约电面和视频面的时间--面试的意义非常重大!拿到面试的机会,可以说就成功了一半了,因为教授面试是以要人为目的,招生组委会面试才是以刷人为目的。


    表示出兴趣的:重点发展!可能你没有完全打动他,继续上吧,这哥们很可能是你未来的导师。


    套磁的消极面


    你可能会问,套磁不就是0成本空手套白狼吗,还有消极面?当然有。套磁的本质是把权力交给教授,让他面试你决定要不要你,所以基本上和老板雇佣员工一个道理。你套到的奖不出意外都属于RA,这其实形成了一种“雇佣关系”,你的假期、毕业、工钱等等很多东西都决定于你的老板,如果你的老板人品极差,你也就栽了,可能要趁早辞职。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种教授:口碑很不好已有耳闻的--这个不多解释;总是一作的--若他是刚毕业的AP还可以理解,其他情况则很危险;海发广告的--发广告不可怕,发的太频太广就要注意了,为什么他这么难招到学生;lab里久久不出教授的--要么这个方向难发文章,要么就是人为因素,你懂的;面试时表现奇怪的--自己学会观察斟酌。另外,因为套磁的对象多数是年轻AP,他们急着拿tenure,所以有的会相对push;不过话说回来即使累一点成果也会多一点,对毕业找工作是有好处的,只要别mean就行,我就认识一朋友专喜欢严格的教授。


    面试


    尽量保持本色,不要欺骗!时刻记住一件事儿:教授的智商一定是比你高的。教授看过的学生比你看过的教授要多得多,况且他们也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什么都门儿清。面试过程中主要是你在说,教授在听,所以准备要充分。我是写了6页纸:1页前边的铺垫,4页的研究内容,1页的总结整合。当然事实证明,基本没机会也不应该去照着稿有感情的从头朗诵到尾,我的意思是,准备工作还是要做足的。从形式上来说,我的几次面试,有电面,有skype视频面,也有坐着面对面聊的(那个教授刚好来中国);从时间上,我最长的一次面了3个小时,最短的一次也有1个多小时。不过不必紧张,听不懂可以装信号不好,教授也不会苛求一个中国申请者答得出所有英文学术问题,他们大都很和蔼很好说话(至少面试时是这样,以后不好说),所以放松下来有助于你更好的发挥。有个教授问到我一个比较深的随机过程问题,我直接说不会,他反而替我说话--是不是没弄懂一些词啊,我换个说法吧。。换来换去最后问我国际象棋随机扔棋子的概率问题,我还是说不确定,但是可以把思路说给你听,说完了他说“nice”。。你看,连这都可以,说明教授会尽量站在你的立场为你考虑的。电面出现的概率最高,但如果真的遇到视频面也不必慌,其实这对你更有利,适合更全面的展示,而不是留给他中国学生传统的木讷无创造力的印象。结尾教授会让你问他问题,问就是了,也许是拉近距离的好机会,我有一次问了您那儿什么行业最发达呀,他说“卖大麻呀”,然后哈哈大笑,我怀疑这哥们是不是趟过这趟浑水。。面试之后记得发信感谢,这是细节。一般短期之内就会知道结果;而且教授要人,系里招生组委会和研院是不会为难的,你自己愿意掏自己的腰包掏科研经费养学生,那当然随你便,我们干嘛拦着啊--除非硬件分数不过线。接下来走院系的官方程序就行了,很快就会寄通知书过来。


    至此,我也就废话完了。出国这件事儿,给我的感觉,的确工程浩大需要魄力,但只需要两个能力:策划和执行。回头来看,我觉得飞跃的过程其实是进步最大的过程。还是那句话,申请出国就是找对象,就看双方能不能看对上眼,里边有60%实力+30%运气+10%不确定因素,不要给自己轻易下定论。


    这过程当然需要努力,但是以后就会知道,这年头只靠努力就能做成的事儿已经不多了,学习却是其中一件。

  • 出国留学套磁成功技巧总结出国留学套磁成功技巧总结

    在线资讯

    【哈鲁告诉您】目前正是美国和加拿大的大学研究生申请准备季节,许多大四学生在准备材料的同时也在踌躇:除了正式向大学院系提交申请材料之外,是否还要找自己“心仪”的教授套磁?

    我的经验是:如果你是个“牛人”,TOEFL、GRE、GPA都是一流,还有论文等身,那么,套不套都无所谓。否则,你可能需要套磁!

    特别强调的是,套磁本来就是为攻读PHD的准专业人士而设,那些违反“专业对口,学术先行”原则的泛滥的套磁,注定会失败。申请硕士或本科等不需要长期为导师工作的学位的套磁,成功率也比较低。

    帮你找到心仪的专业

    对于博士生,未来的职业往往与博士阶段研究方向有紧密联系。选择自己的兴趣特长为研究方向,不仅能让你顺利完成学业,还能为日后自己发挥潜能干一番事业作铺垫。

    套磁是在众多导师和项目中找到自己喜欢方向的最直接手段,从教授们的回信中可以窥探到系里项目需要人手的最新情况,甚至是资金的分配,这都是任何网站中无法看到的。更重要的是这种事前协商可以避免系里把你硬塞到特别冷门枯燥的研究方向中。我正是通过套磁实现了在计算模拟材料领域深造的目标,更令人兴奋的是:未来老板给我分配的工作与目前蓬勃发展的太阳能产业紧密相连。

    另外,把老板看成博士生的上帝一点也不过分。在学校,导师对你工作能力与成果的评价、导师在系里面的地位都对你能否毕业起决定性的作用。毕业后,优秀的导师既可以把你推荐到顶级的大学读博后,亦可介绍你到优秀的企业或实验室工作,使你比一般人有更高的起点。据我所知,每年各个学校都有大量的助理教授等待被分配给还没通过套磁找到自己合适导师的学生,虽然这些助理教授大多年轻有为,有科研潜力,但由于他们缺乏指导学生的经验、筹建实验室会花费较长时间、社会关系网较为单薄,这些都很可能给博士生们留下“痛苦”的回忆。

    我有一个同学被名校录取,但由于事前没有套磁,被分到纯理论物理专业,跟随一个毕业没多久的助理教授工作。该同学对这方向一点兴趣都没有,考虑到将来要在实验室做“开荒牛”———搭建计算系统,不禁神伤,只得一心想着明年如何转专业了。

    成功的套磁信会给教授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亦会把教授对于异国学生的不信任降到最低。一般来说,教授的回信既有滔滔不绝热情洋溢的,也有冷冷淡淡随手敷衍的,从中也反映其对学生的态度。当然,录取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俗话说勉强无幸福,若能挑选到与自己“情投意合”的教授,必然在学习、研究中事半功倍。

    助推你申请更好学校

    由于博士阶段学生大部分时间是替“老板”打工,在博士生的录取问题上,手持大量经费的教授们往往具有决定性的权力。对于大部分学校,只要教授点名录取,而你的硬件条件不算太差,系招生委员会一般不会拒绝。浙大某学生专业能力很强,但英语成绩不好,他就通过与教授持续的书信来往讨论专业问题,最终被华盛顿-圣易路斯大学录取并获得全额奖学金。

    对于美国与加拿大部分大学,如麻省理工学院,若已被系里录取但在一段时间内没有教授愿意成为你的导师,那么你的录取资格将被取消。中大某学生已拿到加拿大某学校录取通知,虽然她收到消息后马上与系里的老师套磁,但一个月后还是因为没有教授愿意接收而被取消了录取资格。

    在套磁过程中,你向教授推销的正是英语能力和在校成绩等硬实力以外的软实力,也即是你对教授工作的了解、对自己选择的研究方向的热情、对自己未来的定位以及对以前相关研究经历的总结和心得。因此套磁信的准备往往需要漫长的过程,其中最花时间的就是仔细阅读教授的简历以及近年来发表的优秀论文。

    值得庆幸的是,大多数教授对专业的套磁信还是比较欢迎的,因为这免去了他从系里的海量申请人资料中挑出和他相关的学生资料的麻烦,而且学生们在信中显现的对专业的认识和表述能力,比硬邦邦的英语成绩更具吸引力。

    保证获得持续奖学金

    自去年以来,留学生的奖学金已经在金融危机下风雨飘摇。全奖的录取名额大幅减少,甚至出现了完全没有奖学金的博士录取。更糟糕的是,高校项目经费的萎缩和教授的裁减也让原有的奖学金不再有保证,可怜那些一直接受资助的优秀留学生们也开始为下一年的奖学金担忧。如何获得持续的奖学金已成为出国读5年博士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

    加拿大和美国的博士受学校和导师的双重资助,导师能获得长期的有充足资金的科研项目是学生持续拿到奖学金的重要保障。通过和导师的套磁,一般可以了解到导师目前所经营的主要项目、项目所覆盖的期限和获得的资金、项目的主要资助方的可靠性等关键信息,甚至可以了解导师对你的资助计划。我的导师就承诺如无意外让我当一年TA和4年RA。对于拿着多个offer的申请人来说,套磁能帮助其找到更稳妥的选择。

    当然,套磁不是万能,它不过是与TOEFL、GRE、GPA并行的一种工具,历史上也不缺乏没有套磁而被一流学校录取的案例。但值得指出的是,从历史统计上看,从逻辑情理上看,套磁确实具有“雪中送炭”和“锦上添花”的重要功能。对于那些埋头准备第三次TOEFL或者半夜背书使GPA稍有一点提高的申请人来说,套磁的边际效益更大,获得超额回报的几率更多。

  • 出国留学套磁成功技巧总结出国留学套磁成功技巧总结

    在线资讯

    【哈鲁告诉您】目前正是美国和加拿大的大学研究生申请准备季节,许多大四学生在准备材料的同时也在踌躇:除了正式向大学院系提交申请材料之外,是否还要找自己“心仪”的教授套磁?

    我的经验是:如果你是个“牛人”,TOEFL、GRE、GPA都是一流,还有论文等身,那么,套不套都无所谓。否则,你可能需要套磁!

    特别强调的是,套磁本来就是为攻读PHD的准专业人士而设,那些违反“专业对口,学术先行”原则的泛滥的套磁,注定会失败。申请硕士或本科等不需要长期为导师工作的学位的套磁,成功率也比较低。

    帮你找到心仪的专业

    对于博士生,未来的职业往往与博士阶段研究方向有紧密联系。选择自己的兴趣特长为研究方向,不仅能让你顺利完成学业,还能为日后自己发挥潜能干一番事业作铺垫。

    套磁是在众多导师和项目中找到自己喜欢方向的最直接手段,从教授们的回信中可以窥探到系里项目需要人手的最新情况,甚至是资金的分配,这都是任何网站中无法看到的。更重要的是这种事前协商可以避免系里把你硬塞到特别冷门枯燥的研究方向中。我正是通过套磁实现了在计算模拟材料领域深造的目标,更令人兴奋的是:未来老板给我分配的工作与目前蓬勃发展的太阳能产业紧密相连。

    另外,把老板看成博士生的上帝一点也不过分。在学校,导师对你工作能力与成果的评价、导师在系里面的地位都对你能否毕业起决定性的作用。毕业后,优秀的导师既可以把你推荐到顶级的大学读博后,亦可介绍你到优秀的企业或实验室工作,使你比一般人有更高的起点。据我所知,每年各个学校都有大量的助理教授等待被分配给还没通过套磁找到自己合适导师的学生,虽然这些助理教授大多年轻有为,有科研潜力,但由于他们缺乏指导学生的经验、筹建实验室会花费较长时间、社会关系网较为单薄,这些都很可能给博士生们留下“痛苦”的回忆。

    我有一个同学被名校录取,但由于事前没有套磁,被分到纯理论物理专业,跟随一个毕业没多久的助理教授工作。该同学对这方向一点兴趣都没有,考虑到将来要在实验室做“开荒牛”———搭建计算系统,不禁神伤,只得一心想着明年如何转专业了。

    成功的套磁信会给教授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亦会把教授对于异国学生的不信任降到最低。一般来说,教授的回信既有滔滔不绝热情洋溢的,也有冷冷淡淡随手敷衍的,从中也反映其对学生的态度。当然,录取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俗话说勉强无幸福,若能挑选到与自己“情投意合”的教授,必然在学习、研究中事半功倍。

    助推你申请更好学校

    由于博士阶段学生大部分时间是替“老板”打工,在博士生的录取问题上,手持大量经费的教授们往往具有决定性的权力。对于大部分学校,只要教授点名录取,而你的硬件条件不算太差,系招生委员会一般不会拒绝。浙大某学生专业能力很强,但英语成绩不好,他就通过与教授持续的书信来往讨论专业问题,最终被华盛顿-圣易路斯大学录取并获得全额奖学金。

    对于美国与加拿大部分大学,如麻省理工学院,若已被系里录取但在一段时间内没有教授愿意成为你的导师,那么你的录取资格将被取消。中大某学生已拿到加拿大某学校录取通知,虽然她收到消息后马上与系里的老师套磁,但一个月后还是因为没有教授愿意接收而被取消了录取资格。

    在套磁过程中,你向教授推销的正是英语能力和在校成绩等硬实力以外的软实力,也即是你对教授工作的了解、对自己选择的研究方向的热情、对自己未来的定位以及对以前相关研究经历的总结和心得。因此套磁信的准备往往需要漫长的过程,其中最花时间的就是仔细阅读教授的简历以及近年来发表的优秀论文。

    值得庆幸的是,大多数教授对专业的套磁信还是比较欢迎的,因为这免去了他从系里的海量申请人资料中挑出和他相关的学生资料的麻烦,而且学生们在信中显现的对专业的认识和表述能力,比硬邦邦的英语成绩更具吸引力。

    保证获得持续奖学金

    自去年以来,留学生的奖学金已经在金融危机下风雨飘摇。全奖的录取名额大幅减少,甚至出现了完全没有奖学金的博士录取。更糟糕的是,高校项目经费的萎缩和教授的裁减也让原有的奖学金不再有保证,可怜那些一直接受资助的优秀留学生们也开始为下一年的奖学金担忧。如何获得持续的奖学金已成为出国读5年博士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

    加拿大和美国的博士受学校和导师的双重资助,导师能获得长期的有充足资金的科研项目是学生持续拿到奖学金的重要保障。通过和导师的套磁,一般可以了解到导师目前所经营的主要项目、项目所覆盖的期限和获得的资金、项目的主要资助方的可靠性等关键信息,甚至可以了解导师对你的资助计划。我的导师就承诺如无意外让我当一年TA和4年RA。对于拿着多个offer的申请人来说,套磁能帮助其找到更稳妥的选择。

    当然,套磁不是万能,它不过是与TOEFL、GRE、GPA并行的一种工具,历史上也不缺乏没有套磁而被一流学校录取的案例。但值得指出的是,从历史统计上看,从逻辑情理上看,套磁确实具有“雪中送炭”和“锦上添花”的重要功能。对于那些埋头准备第三次TOEFL或者半夜背书使GPA稍有一点提高的申请人来说,套磁的边际效益更大,获得超额回报的几率更多。

  • 成功写给外国教授的套磁信成功写给外国教授的套磁信

    在线资讯

    【哈鲁告诉您】留学加拿大和美国的申请中,套磁是一件非常劳心劳力的事情,所以希望同学们慎选对象,把有限的经历投入最值得的教授身上。

    套磁对象的选择

    有些人套磁的时候教授做什么都不了解就直接那着模板给猛发信,这样的结果当然不好。套磁一般都是套自己喜欢得教授,方向最好和自己得一致。先看看faculty那一栏,把教授做什么大概了解下,然后再给他介绍下你自己,说说你们感兴趣的方向或者试验是一致的。套的时候最好不要一开始就在附件里加ps或者resume,最好等到有几封信交流下了后再把resume附上。一开始就隔附件教授很可能不看直接就删了。

    套磁信题目

    套磁的时候很多人写的题目就直接是help,或者I want to participate to your program之类的。这样的结果我不知道,因为我没试过。但如过我是教授的话不是很喜欢这个样子的。建议套磁的时候把教授发的文章题目作为套磁信的题目,这样的话教授会注意下。我开始套磁的时就用的这一招,效果不错,至少教授会觉得你看了他网页,或者说知道他是谁。不过后来嫌麻烦,就直接写的我自己感情趣的方向的名称。比如我想学蛋白质工程那我题目就直接写的:protein engineering~,这类信教授也都回复了我的。

    套磁的建议

    因为套磁也是一个慢慢学习摸索的过程。我开始的时候也是和大家一样,遇到了很多套磁问题,参考了一些套磁模板写的,但实际上那种信得到得回复都不是很好的说。教授多是婉据了。现在想想也自然,一开始就给人家说我想到您那里去,您今年招学生么?有钱么?教授当然给你说我不招人什么的。后来就比较聪明了,不直接问别人您有钱么?而是说我对您做的东西感兴趣,呵呵,写套磁的意思无非就是想去他那里,你不说那么明白教授也知道。再说了一开始就哭着喊着死活要去的话,最后自己反悔也不好说。

    再有就是要是要加附件的话最好不要用word,word的话他们比较担心有病毒,可以的话转成pdf之后再发。

    还有就是没有太多的研究背景建议就不要套了。光说一个gre考试,toefl考试成绩没有太实际的意义。教授看重的是match,他感兴趣的人也就是能帮他做事,或者是对他做的东西比较熟悉的。当然也不是说本科生,或者研究背景不强的就别套了,而是说从input和output

    ratio来说的话你投入的和你得到的不一定成正比。最后要说的话就是研究背景不强的同学可以考虑和系里面的中国学生写信,比较热心的同学都会回复你。比如说我给Rutger State

    University动物科学和生化的中国留学生写过信。他就告诉我说他们学校今年不是特有钱,估计不会招太多的国际留学生,而且offer一般是ta,很辛苦。申请是可以的,但是对于我的情况的话最好就不要了,因为竞争比较大不说,去了还可能会失望。所以很自然我就放弃这个学校了。我想在那个系的学生对他们系的了解肯定比你自己瞎打听要来得准确吧。所以大家也可以给他们写信问问。

    总结

    套磁是一个很费神的事情,刚开始的时候自己特有激情。但到后面就觉得痛苦了。特别是套的教授说不招人什么的时候特打击人~不过转念想象,不招的话就不申请那个学校了,也省了银子了。然后心态就比较正常了吧。我是只想去做自己喜欢的东西,一个学校做那个方向的一般也就一两个人吧,要是他们不招人我肯定也就不想去那个学校了。

  • Offer雨即将到来,你可能收到几种结果Offer雨即将到来,你可能收到几种结果

    在线资讯

    【哈鲁告诉您】等待Offer的心情都是相似的,那种望眼欲穿的煎熬是一种折磨,让大家年都过得心慌慌。其实大多数名校Offer的发放时间都和其申请的截止日期有关。如果该专业的申请截止日期在11月1日,一般最晚一月底就能出Offer了。

    好不容易把所有材料都寄出去了,以为自己能安安静静地过个大年的同学,往往到了二月才发现自己想错了。大家都在每天早上坐立不安地查着邮件,晚上再查一次,邮件的叮咚声音一响,大家就风一般地冲向电脑或者手机,一边期待收到Offer,一边担心自己收到那封第二段是“Unfortunately”开头的邮件。

    等待Offer的心情都是相似的,那种望眼欲穿的煎熬是一种折磨,让大家年都过得心慌慌。其实大多数名校Offer的发放时间都和其申请的截止日期有关。如果该专业的申请截止日期在11月1日,一般最晚一月底就能出Offer了。如果申请截止日期在1月底,那么最早也要到三月中旬才会开始发邮件通知。所以大家完全可以根据自己所申请的专业的截止日期做一个大概判断。还有一个更准确的方法就是回到招生信息网站上查找。一些专业会把发放结果的时间段标注在网站上,当然这个时间都比较粗略,往往写的是二月底,三月中旬这样的时间段。不过其发放Offer时间只会比这个预估时间提前,不会错后。如果你依旧不放心,不妨发个邮件给秘书,请她帮忙问一下有关Offer发放的时间。一般秘书不会知道准确时间,但是她可以根据历年的时间帮你预估一个时间。当然她也可以替你询问一下时间。申请前期做过套磁的同学还可以发个邮件给套磁的教授问一问,看看是否有内部信息。

    如果按照Offer数量进行预估,一月底会有很少的Offer放出,进入二月中旬会有一部分,大多数Offer会在三月初放出。

    所谓Offer是指全额奖学金。全额奖学金能够负担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只要生活不太奢侈,一定有不少剩余。在这里也可以给大家介绍一下美国和加拿大的奖学金种类。奖学金有各种名目,解释起来相当复杂,以下是为了最大程度上简化语言、方便大家理解,而做的比较,不那么精确,但是基本上是这样的意思。首先是Scholarship, 这种奖学金凭借成绩发放,不管其他。还有Fellowship, 相当于贫困生奖学金,不太看重学习成绩。TA,就是Teaching Assistant,助教,以及RA Research Assistant, 研究助手,这两种都是需要付出劳动的,不过这两种工作的时薪都非常高,TA工作范围包括批作业,回答学生问题,准备PPT等等。TA需要通过考试,而且会对口语等方面有一定要求。RA工资是由教授的研究经费支付,灵活性较大,工作量和强度根据学科、教授和个人运气关系很大。还有另一种变相奖学金是学费减免。能拿到学费减免(Tuition Waive)也是很实惠的事情——因为在国外留学,学费占的开销比例最大。学校不会直接给你钱,而是把学费砍掉一半或者完全免掉,自己只要出生活费就行。

    以上是有奖学金的录取,另一种是无奖学金,也就是AD。AD就是admission的意思。特别需要说明的是英联邦国家Offer和AD统称为offer, 不管有没有奖学金。只有美国和加拿大会有Offer和AD之分。

    还有另一种通知,叫做Conditional Admission 或者是Conditional Offer. 也就是有条件录取。有条件录取的发放意味着学校已经很属意你啦,你只需要满足特定条件就可以发放无条件录取通知书了。一边这样的条件是语言成绩,比如你的语言成绩还没有达到学校要求的100分,那么只需要再考个托福,寄过去一张成绩单就可以发信给秘书,让她发无条件录取了。如果语言成绩无法通过,可以申请双录取,先出国读语言学校,之后再继续读硕士。还有的学校要求再提供官方成绩单或者完整成绩单(大四时申请的同学可能还没有完整的成绩单和公证过的学位证)。

    另一种是等待。一般需要等待的有两种,一种是等待录取,一种是等待Offer。学校发放通知后,有的同学最后会放弃该校,而选择其他学校。为了避免名额空缺造成的录取损失,学校会把一部分同学排在等待名单(Waiting List)上。如果你在等待录取名单,如果前面有人放弃,那么你转成正式录取的机会很大。如果在等待奖学金的名单上,则需要等待有人放弃自己的Offer。在等待名单上的孩子其实很无奈也很鸡肋,因为命运完全不掌握在自己手里。如果你出现在等待名单上,说明学校对你的情况比较满意,但是由于你不够出类拔萃,所以被排在了等待名单。位于等待名单上还是有希望被录取或者拿到offer的,只是个运气问题。

    以上三种结果都属于好消息。最后一种就不那么让人欣慰了。那就是拒信。拒信一般会在第一段告诉你今天申请的情况多么惨烈,多少优秀申请人竞争多少个名额等等。当然这一部分都是渲染,为接下去告诉你你被拒绝了做铺垫。于是当你读到“Unfortunately”的时候,你就应该知道这是一封什么样的通知了。

    邮件的通知只是非正式的结果,一般会由系主任发给申请人。如果你想体面一些,不论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都是要回复的。如果是拒信,那么表示一下惋惜。如果是录取或者Offer, 不要着急决定同意还是不同意,因为Offer还会一封接一封地来,如果来了第一个通知你就答应了,那么剩下的学校就错过了——反悔是件很闹心的事情。一般学校都会要求申请人在一个月内给出最后答复。这一个月里,考生可以攒一大把Offer,然后从中慢慢比较哪个学校最想去,哪个学校开出最好的条件,哪个学校对自己未来发展最有利。然后再一一回复同意或婉拒就可以了。

    当然邮件通知不是正式录取,正式的录取通知书会邮寄到申请人手上。正式的录取通知书一定要保存好,申请签证的时候通知书是最重要的材料。

    很多学校为了避免申请人答应了后反悔,会要求申请人交押金。押金可以通过信用卡支付。

    有人说愿意把自己手中的无数张AD换成一张Offer,其实拿到一把AD而没有Offer的同学也不需要灰心,在这段给学生思考到底要不要接受录取的时间里,完全可以跟教授Argue一下,证明自己的价值和来读书的诚意,看看能不能为自己提供一份奖学金或者勤工俭学的机会。Argue的成功率难以判断,但是机会就在眼前,不妨再争取一下。

    另外,在这段焦急等待的时间里,各位同学不妨开始着手准备签证的材料。如果不确定自己是否能收到录取,担心准备签证变成无用功,至少可以先把护照办好,把无犯罪记录证明准备好。护照办理要花半个月左右时间,无犯罪记录证明根据各派出所办事效率和官僚主义程度,时间也差异很大。同时由于大学生户口可能落在学校或者原籍,所以办起来更麻烦。

    出国是一场华丽的冒险,等Offer是启程前最后的煎熬了,请大家耐心等待,一定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满意的结果的!

  • “套磁”常见错误大盘点“套磁”常见错误大盘点

    在线资讯

    【哈鲁告诉您】错误1 短暂刺激

    虽然是脑子里充满了申请专家,牛人的智慧之谈,却离成功之路越来越远,不要误会,问题不在与这些经验之谈是否有助与你的成功,而在与单纯的外界刺激的确能刺激你,但依靠他们是绝对不可能实现成功的。

    套瓷的动机才是你的核心力量,力不能来自外界,它必须源于你的内心。当你明白了你的套磁动机,你就会有了真正持久的热情。很多申请人不知道他们套磁真正的动机是什么,或把录取或把奖学金当作唯一的动机与动力.想想你的1年2年5年以后的目标,想想你为什么会赢得一个教授的青睐和信任,想想你为何要执著的追求你的留学梦。今后要如何对待你的学习和生活。我相信这才是能让你坚持到最后的动力。

    错误2 伪装欺骗

    依靠小聪明或得暂时的信任。伪装和欺骗只能说明你是申请留学的门外汉,只能说明你在模仿其他人的行为。诚信是最容易被理解的语言,它会给你带来前所未有的成功。你必须用最容易理解的语言进行交流,这种语言就是诚信。

    及时:不要说教授不感兴趣的话题,不要把你的长篇大论强加与人。

    相关:不要以为你就是教授,你了解教授 首先要学会倾听。

    理解:如果你真的不了解你教授的研究方向,不了这位教授,我们不妨暂时先放下一段时间。

    真诚:没有人喜欢赝品,没有人喜欢骗子,请尊重一位学者。

    周密:你要周密的做好每一步的套磁工作,按专业的法则为准。

    流利:用你最真诚,流利的语言进行沟通。

    错误3 口若悬河

    在了解教授之前就盲目的套磁,从本质上讲就是说得太多听得太少,把申请的成功寄托你的说服力上,期望通过独白的形式说服教授加入你的阵营,但口若悬河只能让你的套磁判处死刑。当然如果你口齿伶俐会肯能会赢得一时间的成功,但这样是很难建立长久的 “贸易关系”的.真诚的交流不但会让教授清楚你的情况,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还能使其知道你的价值所在。申请人要逐步涉及教授关心的内容 ,交流的时候要注重技巧,首先的目的就是拉近关系,而不是说服。

    忘记申请:至少你要先把录取放到脑后,把奖学金放到脑后,这样你才能集中精神来了解教授的需求。我们了解了教授他们在寻找什么,我们就能准确的满足他们的需求赢得录取。

    提出问题:不要低估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弄清教授为什么需要这方面的人才,这些人才会给他们的研究带来什么价值。

    用你的手指来听:记录下你收集到所有的信息,保证它们不会被你遗忘。

    错误4 依赖投机

    漫无目的的给各大学各教授发套磁信,投机在你的套磁信上无异于下赌注。这是不记后果的冲动策略。大多数申请人漫无目的的发信不是出于高压就是基于骗人伎俩。而这两样都是无法帮助你建立交流关系的,两者都会让教授产生猜疑,猜忌会导致抵制,接受你的可能性也就越低,拿到offer的可能也就最低。

    不要对不期待你的教授套磁

    放弃不乐于和你交流的教授

    不要在不清楚自己的价值时就开始套磁

    不断寻找双方都认识的接线人,在走近教授之前,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双方都认识的人来联系教授,并获允许愿意和你联系,这样的话会让你走出 “陌生”的范围。从繁忙的申请中暂时跳出来,主动结识接线人,像朋友一样真诚的对待他们。

    错误5 乞求交易

    乞求这一重大错误就是在你得不到教授信任的情况下设法拿到录取,完全是寻求施舍,已经违反了平等交流的原则。这是一个颠倒的途径。乞求使你完全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信任.。逃离乞求的方法。

    设法让教授知道你能给他带来的价值

    说点新鲜的内容确定独特的方式吸引你的教授

    错误6 顾此失彼

    作为申请人要判断每个教授的价值,弄清楚谁是首要对象,什么研究方向是首选。哪些教授会给你带来丰厚或是微薄的“利润”。 你必须确定在每个教授身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要像一个将军统观大局。

    错误7 固步自封

    忽视成长规律,丧失现有优势。

    固步自封不是一种疏忽,可以归结为一种无知。没能留住教授对你的信任。缺乏对专业能力的洞察及提升,在不断的交流中丧失了原有的优势。为了避免不良的后果,你必须在学会在不同阶段,变化中成长。你必须了解教授现在的研究项目和分析今后的研究趋势。你必须学会观察了解你的竞争对手,看看他们是如何给自己定位的,所有的这些会帮助你领会教授的需求,同时也会帮助你做出独一无二的定位。

    定期了解你的竞争对手

    定期调查教授的研究方向

    及时调整你的套磁重心

    如果你对教授的需求,价值观的变化了如指掌 如果你能及时收集到有效的信息那么你将立于不败之地。

    在套磁环节中你的竞争对手不是其他任何人,而是你自己,只有不断超越自己,才能成为最终的胜利者。

  • 再说美国本科申请中奖学金政策与发放情况再说美国本科申请中奖学金政策与发放情况

    在线资讯

    哈鲁教育提醒大家:对于向往美国留学的学生而言,自费留学所承担的高额留学费用,不妨尝试了解申请各大学校的奖学金政策和发放情况。只要你足够的优秀,美国留学是可以通过申请奖学金的形式实现或实现一部分。虽然近几年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美国奖学金数量也有所缩减,但是仍然有一部分非常优秀的同学可以申请到美国留学的奖学金。美国本科奖学金大致分为三类,即:Need-Blind奖学金,Need-based奖学金和Merit-based奖学金,以下做详细的分析:

    一、与资金需求无关的奖学金(Need-Blind

    Need-Blind奖学金是指美国部分资金实力雄厚的私立大学,在录取的时候不关乎你是否需要学校资助,资助多少奖学金,而只要他们觉得你符合录取标准,就会根据你的家庭情况做出判定,提供其家庭承受能力之外的美国留学费用,可能全额奖学金,也可是学费减免、生活费补助等。在美国,一般许多名牌私立高等学校都有此项奖学金,如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所以很多成绩和个人素质特别优秀,而又没有能力支付美国留学费用的同学,可以尝试申请该项奖学金。

    二、按照需求颁发的奖学金(Need-Based

    Need-based奖学金的发放标准是根据学生家庭的经济收入高低,包括父母工资,收入与支出等家庭财产状况,而这类奖学金申请会直接影响到你的录取机会。例如,如果你对申请学校提出每年给予1万美元的补助,你就可能被录取,但是如果要求2万元/年或全额奖学金等补助,就可能就会被拒绝。此时奖学金数额只会根据当年学校奖学金的具体政策而发放,所以申请美国学校奖学金的时候,一定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真实反应奖学金需求数额,且申请金额不要过高。

    三、根据成绩颁发的奖学金(Merit-Based

    Merit-based奖学金是颁发给申请美国留学的成绩优秀的学生,但是名额一般很少,而且数额不会太多,只以申请人自身具备的学术成绩,发展潜力等实力因素来决定,并不考虑经济上是否需要帮助,只要学校认可申请者的学术背景,都会给予奖学金,起到对学生的表彰和鼓励作用。但是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一般拿到的都是Need-Based的奖学金。

  • 美国本科申请策略:名校奖学金如何争取?美国本科申请策略:名校奖学金如何争取?

    在线资讯

    关于美国本科奖学金申请有好消息也有坏消息。先说好消息吧:美国大学的确提供给优秀的中国学生一定数量的奖学金,有全额奖学金、半奖、1/3奖,或是1/4奖学金。近几年来,也有很多学生申请到著名大学的全额奖学金及各种级别的奖学金。

    可是,我也不得不说坏消息:美国本科奖学金申请相对竞争许多。今年,三分之一的学生拿到一定数额的奖学金。但是,我们一直对同学们说,奖学金可以申请,可是如果指望奖学金,那么整个留学就变的是非常风险;弄不好留学不成,还影响国内的高考。

    其实,对于美国的学生而言,奖学金可分成:优秀奖学金和资助两种,只有极少数人可以获得优胜奖学金,而且这些奖学金也只是给予理工科极其优秀的学生。对于那些因为家庭经济收入低,需要资助的学生,获得资助的来源也往往是一个复杂的组合;例如:来自联邦低息贷款、州政府补助、校园打工、及学校提供的经济资助等等。对于国际学生,由于限于联邦和各州的法规,奖学金的名目要少许多。同时数额也变得更少了。

    为了说明美国本科奖学金申请的意义,我们得先看看到美国读大学的费用。就读美国大学的费用主要是由下面几部分组成:学费、住宿、饮食、保险、及杂费等。其中学费占的比重最大,对于本科生由于住在学校里,所以住宿和饮食也是比较贵的。为了说明问题,我们列出几个有代表性的学校来看看美国大学的费用(包括所有花费):

    哈佛(代表著名私立大学) 5万美元/年

    加州伯克立州立大学(著名州立大学) 4万美元/年

    匹兹堡州立大学(比较好州立大学) 3.5万美元/年

    尽管美元在贬值,但是一年5万美元,也就是一年30多万人民币。对于许许多多中国学生,能够得到一份全额奖学金或是部分奖学金可能意味着人生的抉择。

    美国本科奖学金申请有两种策略:申请绝对的名牌: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等综合大学和一些文理学院。只要您够优秀,这些学校不计较您是不是申请奖学金。除了申请哈佛等少数私立大学(承诺是need blind (奖学金按需分配)奖学金)之外,还有一种奖学金申请策略:申请排名比较落后的大学(50-100),并且有特殊奖学金计划项目。这些学校为了拉拢优秀的学生,有时会提供比较少的学生特殊奖学金。但是,无疑这时您自然要牺牲一点学校的排名。

    美国本科奖学金申请没有秘密。在此,我要特殊声明:只有美国大学有决定奖学金的发放。没有其它机构有能力左右美国大学奖学金的给予与否。只有一种情况例外,那就是一些找不到学生的美国大学为了吸引外国资金,而设立一些“特殊项目”,可以得到部分减免费用。例如:某州立大学每找收20名中国学生,可以给一个二分之一奖学金。至于这些项目是不是合适,您要具体分析了。

    美国本科奖学金申请的方法基本上就是填写两份表格:家庭财产说明和资金担保表。这些表格主要是反映家庭收入和所能提供孩子学习的费用。

    另外,在美国本科奖学金申请时要注明您需要奖学金。尽管个别学校说:申请奖学金不影响录取,但是,请记住,在申请时,请查询感兴趣的美国大学网站,看看这所大学是不是有提供国际生奖学金的承诺。如果,这所大学明文规定没有本科国际生奖学金,那么,投递申请,指望拿到奖学金的希望就非常渺茫。而且由于提出申请奖学金,十之八九会影响到您的录取。

全国咨询热线          400-6652-485
北京公司: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6号锦秋国际大厦A座1012室
广州公司:广州天河区林和西路9号耀中广场B座610-611室
珠海公司:珠海市吉大海滨南路47号光大国际贸易中心2909室
北师珠服务中心:香洲区唐家湾金凤路18号北京师范大学海华三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