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哈鲁教育
搜索
  • 美国留学买衣服9种日常用语知道美国留学买衣服9种日常用语知道

    在线资讯

    1、i’mjustbrowsing.(我只是随便看看。)

    当你走进商店,营业员通常都会走过来问你mayihelpyou­(需要帮忙吗?)或是areyoulookingforsomething­(你想买什么衣服?)如果你只是随便看看,不妨客气地说i’mjustbrowsing.或i’mjustlooking.这样你就可以在商店里随便逛了。如果你要找某种衣服,如毛衣,你就可以说,i’mlookingforasweater.couldyouhelpme­(我想买一件毛衣,你能告诉我在哪里吗?)或是doyouhaveanysweater­(你们卖毛衣吗?)

    2、mayitrythison­(我能试试这件吗?)

    如果想知道自己看中的衣服能不能试穿,可以问营业员mayitrythison­当然,在美国,大部份衣服都是可以试穿的,倒是可以问营业员whereisthefittingroom­(试衣间在哪里?)有时进试衣间前,有人会在门口问你howmany­这时你只要告诉她你拿了几件衣服就可以了。比如拿了两件,你回答:two就可以了。这时候,她会给你一块上面写着2的牌子,进去之前,你只要把这个牌子挂在门上。

    3、ilikethistanktop.itgoeswithmybaggyjeans.(我喜欢这件背心,它很配我的宽松牛仔裤。)

    tanktop就是背心。有一种男生穿的纯白背心,美国人把它戏称为wife-beater。因为他们觉得穿这种背心的人通常有结实的肌肉,回家后喜欢打老婆。baggy是宽松的意思,如男生穿的宽松短裤就叫baggypants。而我们熟悉的直筒牛仔裤是straightjeans。

    4、couldyouhelpmepickupadress­(你能帮我挑一件礼服吗?)

    在正式场合,每位女士几乎都有一套正式礼服(即dress),特别是那种低胸(lowcut)连身裙(eveninggown)。有时可以用dressy来强调这件礼服很漂亮很时髦,如herdressydressreallycaughtmyeyes.(我的目光被她漂亮的礼服所吸引。)而dressup则是指作正式的穿着打扮,男女都可用,也就是女生穿礼服、男生穿西装打领带了。

    5、ijustwanttobuysomeoff-the-rackclothes.(我只想随便买一些现成的衣服。)

    rack指的是衣架,所以off-the-rack指的是那种由工厂大量制造的成衣,通常指很普通、不是特别好的衣服。例如在某夜市买来的地摊货,就可以说it’sjustsomethingoff-the-rack.(只是件普通的衣服啦!)相比较而言,custom-made或tailor-made指的是定做的。如,ineedtogetacustom-madetuxesdoformywedding.(我要为婚礼去定作一件燕尾服。)

    6、thisshirtisverystylishandnotveryexpensive.(这件衬衫又时髦又便宜。)

    good-looking就是好看,stylish则是时髦,可以用good-looking和stylish来称赞某件衣服。另外,也可以用becoming,指合身又好看。

    7、idon’tthinkthisonewillfitme.(我觉得这件衣服不合身。)

    买衣服时看到一件自己中意的衣服,却偏偏没有合适的尺寸,可以说it’snotmysize.或itwon’tfitme.(大小不合适)。有些商店挂着alteration的招牌,则是指可以提供修改衣服的服务。

    8、yourclothesdon’tmatch.(你的衣服不太配。)

    这句话指的是衣服不配,可能是颜色不配,也可能是样式不配。当然,外国人的审美观和我们中国人不大一样,营业员说这句话,你可不必太把它当回事。

    9、letmeringthatupforyou.(可以结账了吗?)

    埋单的讲法通常是checkout。通常,选好了衣服就可以拿到收银台(cashregister),跟店员说,iwanttocheckout.有些营业员喜欢用ringup,同样也是结帐的意思,因为在开收款机的时候通常会有ring的一声。有时候店员看到你拿着衣服走过来,她会主动地跟你说letmeringthatupforyou.你可以回答ok.goaheadandringitupforme.(好,那就帮我结账吧!)

  • 美国留学各级城市生活费清单美国留学各级城市生活费清单

    在线资讯

    一般而言,我们把美国城市按照生活指数分为四级:

    一级城市:

    美国特大城市

    旧金山、纽约、费城、洛杉矶、波士顿、迈阿密、夏威夷、芝加哥、华盛顿首府1,000~2,000/月(合计人民币6800~13,6000元)

    二级城市:

    美国大城市

    匹兹堡、西雅图、达拉斯、亚特兰大、奥斯汀、底特律 0~1,000/月(合计人民币5440~6800元)

    三级城市:

    美国南部、中西部、东南部州

    得克萨斯州、威斯康星州,伊利诺斯州、密歇根州、犹他州、科罗拉多州、

    乔治亚州、弗吉尼亚州、北卡罗来纳州0~800/月(合计人民币4080~5440元)

    四级城市:

    其他地区

    俄克拉荷马州、密苏里州、路易斯安纳州、南卡罗来纳州0~600/月(合计人民币3060~4080元)

    以上四类城市为基准,留美所需生活费用约0-1200/月

  • 美国留学也有和谐生活美国留学也有和谐生活

    在线资讯

    一天,我开完会准备回旅馆,为了省钱,没有打的,坐公交车回华尔街。可是我不知道该坐哪趟车,看见来了一辆,估计方向不错,就上去了。我问司机,是不是去华尔街的,答复说去第八街。我想,虽然直接到不了华尔街,但方向不错,上了再说。我不知道怎样买票,拿着钱询问司机。司机答复说,不收现钱,只能事先买好。我正犹豫,司机示意我先坐下。我又试着问别的乘客,能不能卖一张票给我。可是他们手上的车票面值和我所要的票价不同,交易没做成。坐公交车却没有票,我心里很不安。最后车到了第八街,大家都下车了,我只好跟着下,但司机示意我坐下。他继续开车,直到一个能去华尔街的地铁入口处,告诉我可以下车了,换地铁就能到达。这件事让我感受很深,这是一个纽约公交车司机对待一位不是故意的无票乘客的方式。

    这让我想起北京公交车的售票员态度,这几年也有了很大改进。我曾经看到过一位衣着破旧、行动不便的老太太无票乘车,她上下车所用的时间比普通人要长。售票员并没有翻脸,老人下车时还特别照顾她,怕她摔了。看到这样的情景我感到非常温暖,虽然这件事不是发生在我自己身上。如果我们这个社会的每个人,都能像那位可敬的售票员一样照顾人、以人为本,和谐社会有何难哉!

    波士顿的感动

    华尔街开完会后,我来到波士顿,那是我十九年前待过的城市。我最想去的地方,是十九年前住过的房子。可是在我的记忆中,这所房子只留下模糊的印象,确切位置已经记不清了。因为那房子不是在一条大街,而是位于纵横交错的许多小街里边。

    马路上空无一人。我正在彷徨犹疑,见到一位老人出来倒垃圾。我正欣喜,赶紧跑过去,可是他已经倒完垃圾回去,进了门,把门关上了。我想敲门,又怕惹人不高兴。但是又没有别的办法,只好鼓着勇气上前敲门。老人开了门,见到一个外国人,眼中有点茫然。我说明来意,问avola街在什么地方。他抬头想了一下,说不知道。我正要灰心离开,他招手示意,叫我等着。只见他回去打开抽屉,找出一本地图,然后戴上老花镜,又找了好一会儿,说找到avola街了。这位波士顿老人回过头来,问我开车来的还是走路来的。我说是走路来的。他就说:我开车把你送过去。说罢,他出了门,把车从车库里开出来,让我上车。是啊,就算这位老人告诉我地址,给我看地图,我一样还是找不到。就是这位本地老人,拿着地图也兜了好几个圈子,才帮我找到avola 街53号。下车时,我心里真是感激极了。

    老人花了这半个小时,图的是什么?什么也不是。他帮助的并不是美国同胞,而是一个外国人。许多人都说美国人歧视华人,从我的经验看,这不是普遍现象。反观我们中国人,能这样帮助一个来城里打工的人吗?能这样帮助一个外国人吗?尤其是,如果这个外国人是个黑人、是个日本人会怎么样?和谐社会不仅仅是中国的,更应该是世界的。一个国家内部和谐了,外部却不和谐,纷争不断,还和谐得起来吗?

    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美国对老人有许多优惠,坐公交车、看电影、游博物馆都享受优待,买票可打折扣。这在中国也有了。但是在美国,给老人优惠并不要看身份证,只要自报家门,人家就信了。而在我国,明明一看就是老人,还要《老年证》。没有《老年证》,再老也不认。人对人如此的不信任,真叫人寒心。也许优待老人并不是真心诚意,其实并不想优待,如果这样,没有身份证明就只是一个借口。这种人跟人的关系氛围,生活在其中很不舒服。

    美国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是建立在制度的不信任上。制度的设计假定人都是坏人,这才有日常生活中的互相信任。有一个例子,在商场买衣服需要试穿,大一点的商场都有专门的试衣室,而且是封闭式的,旁人不得进入。顾客进入试衣室时,门口要检查,看是拿了几件衣服进去的,并且发一张牌,上面有衣服数字。出来时要检验,是否把拿进去的衣服都带出来了,因为有人把带进去的衣服穿在了身上。有些超市在收银处还要查看顾客带进去的包。因为制度严密,培养了人人遵纪守法的习惯。

    这就是他们的处事原则。先把人当成是坏人,培养人们不敢犯法的习惯,然后形成了人人遵纪守法的风尚。在我们这儿,经常唱高调,甚至于假定一些人是特殊材料做的,天生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因而疏于监管,提供了钻空子的机会,培养出漠视法律的社会风气,到后来再采取措施,已经太晚了。

    交了多少税清清楚楚

    在美国买东西要交税,这大家都知道的。买完东西交完钱,收款员给你一张收条,上面有税款一项,说明你这次买东西给国家交了多少税,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和谐社会就要把账算清楚,否则容易彼此怀疑,反而引起不和谐。

    其实,在中国买东西同样要缴税,只不过没有在发票上写明白。百姓和政府之间的经济关系也模模糊糊,好像政府的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是老百姓交的。美国百姓也确确实实从所纳的税中享受到好处:各种良好、广泛的公共设施,老年人每月的生活补助,免费的州际公路,等等。而且他们所纳的税,跟我们纳的税和政府收的费相比,占gdp的比例差不多,可是我们享受的公共服务却差多了。

    说起公共服务,我最喜欢的是那儿的社区图书馆。我去过好几个社区图书馆,有大有小,这跟社区的财政情况有关,富有社区的图书馆大一些,但不分大小,服务都非常好。图书馆不但藏图书,还有音像资料,有计算机可以上网。最叫人惊喜的是里面有儿童阅览室,也是儿童游戏场,书大多数是撕不烂的塑料书,有许多玩具。前来光顾的小孩,都是刚会走路、学龄前的孩子。孩子们在里面尽兴奔跑,但没有打闹。儿童阅览室有专人看管,还教孩子们怎样游玩。这样好的环境在中国不是没有,但只有在高收费的幼儿园里才有,可在美国,任何一个社区都免费提供。

  • 美国人也有各种坏习惯美国人也有各种坏习惯

    在线资讯

    老赵笑着说,你们初来美国,看到他们即使是陌生人见面也打招呼,都会留下好印象,是不是呀?

    我们都点点头!

    老赵接着慢条斯理的说,其实你们要是和他们接触多了,就会发现这美国人也是啥样的都有,今天就给你们讲讲我亲身接触的那些爱占小便宜的美国人。

    老赵说,以前我有一个同事,我们常常去公司的餐厅吃饭,但是他不爱带钱去。到了餐厅,五块七毛五分钱的饭,他常常忘带了钱,我自然就请他吃。吃完后他也不还钱,我也不好意思找他要。一次我的孩子到办公室来看我,午餐时,我带儿子去公司餐厅吃饭,又碰到了他。他也跟我们一起去。到了餐厅,他又没有带钱。我又要掏钱,儿子已经认识我的这位常占小便宜的同事了,就说:爸爸,我们也不吃了,反正一顿不吃,谁也饿不死。我对儿子说,算了吧,咱不和他计较了。这个同事直到现在,我离开公司好几年了,还经常给我打电话,他抱怨自己朋友太少。我真想对他说,你要是大方一点,不总是想占别人的便宜,可能朋友就会多了。

    像这样的美国人还真不是个别的。2010年夏天,我当年初来美国读研时的一位美国女同学来看我。这位女同学人很甜,就是有个毛病喜欢让别人给她花钱。多年前我们一起读研究生时,每次出门路过咖啡吧,她就嚷着喝咖啡,可是从来没有自己掏过一分钱。久而久之,大家都叫她咖啡女。这么多年,咖啡女和我们这些老同学大多都保持着联系,但是只要和钱一粘边,咖啡女的老毛病还是依旧。有一次,我们老同学采取aa制办法在饭店聚会,吃过饭后她拿出计算器来算小费,精确到几分钱。前几年她自己来中国做研究,要我介绍几个朋友。我的朋友帮了她许多忙,多次请她吃饭,还送给她纪念品等等,可她回到美国,连对我那些朋友的感谢话都忘了说。2011年夏天,我们见面时去吃饭,我就说:这次该你付钱了。她知道她的毛病,乖乖付钱。她不是穷人,父母都是大学教授,自己也是大学教授。因为家境富有,父母还每年给她两万现金,以免他们去世时他们要付过多的遗产税。有一次,我曾当面问她:你为什么这么抠?老想沾便宜?她说:我也不知道,就觉得花别人的钱很舒服。听了她的话,我也无奈的点点头,这也难怪,她占便宜都占惯了。她也常常道歉,说自己太抠了,很有自知之明。

    还有一个知名大学的博士,我读研的时候他在我们学校做访问学者,上过他的课。一次他妈妈来看他,要我做中国饭来招待他妈妈。我说,你没有调料,我没办法做。当时又是考试,我忙极了,可他非要我做不可。我没办法,就让他跟着我去买菜和简单的调料。买了菜和调料他还不想付钱,要我出钱买。我当时很吃惊,我那时是学生,他是老师啊,我哪里有钱请他们吃喝?可是,咱中国人爱面子,最后我是又出钱又出力,替他招待了他妈妈。后来他到另一个大学去教书,要我帮他搬家。我带着儿子过去,想训练儿子帮助别人。儿子听到他跟房东说,他雇了人来帮他packing, 指的是我和儿子。儿子进来问:爸爸,这个老师是付钱让你包装东西的吗?我说,你说什么呀,我们是帮助别人。儿子说,我听到他说雇了你和我。我真惊讶他竟然如此说话。回家之后,我对身为美国人的太太学说了这件事,最后笑问太太:你们美国人怎么这样啊?太太一边摇头一边说:凡是人身上的毛病,我们美国人身上都有,这样爱占小便宜的美国人也许还真不少。

    老赵最后说,生活在美国的时间长了,看到这里自私的人的确不少,很多人在人际交往中总想占便宜,也许这就是他们在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中也爱占便宜的根源之一。因此,你们初来咋到,千万不要被他们表面的彬彬有礼所迷惑,还是我老伴说的对,凡是人身上的毛病,这美国人身上都有,在某些美国人身上也许表现更突出!

  • 美国留学经历分享美国留学经历分享

    在线资讯

    为了出国留学,我放弃了学校直升研究生的名额。为此,同专业的男友意见很大,试图说服我留在国内,跟他一起读研,毕业后再一起进研究所工作。但是,一心想要看看外面的世界的我,哪里听得进他的话?

    在许多次争吵后,原本已经想好一毕业就领证的我们就此分道扬镳。当我把这个消息告诉爸爸妈妈的时候,他们都惊呆了,连连劝我再好好考虑下这件事情。一向非常严肃的爸爸甚至也来劝我,这样一份长达5年的感情难能可贵,留学和爱情并不存在矛盾,希望我能够好好珍惜,不要轻言放弃。在气头上的我压根听不进他们的话,一心只想赶快到国外实现我的梦想。

    于是,在这样尴尬的情况下,我的留学申请获得批准,还拿到了全额奖学金。收到确认邮件的当天,我对着电脑屏幕哭了,因为这份录取通知书承载的已经不是简单的一个留学深造的梦想,更代表着要与过去的几年说一声再见。在杂乱无章的等待、整装和忐忑之后,我一个人打包了所有的行李和回忆,踏上了赴美的征程。

    说实话,美国与想象中的情况差距很大,这里没有上海繁华,更没有上海那么有人情味。只身一人的我,没有任何朋友,也依靠不了家人,所有的一切都是崭新的、陌生的,甚至是冷漠的。韩国籍的室友除了学习上的问题,从来不会搭理我,而同在弗吉尼亚的中国学生圈子大多是以校友为小团体,我又很难融入。有一段时间,常常觉得自己很无助,除了拼命地看书、学习,我只能整天宅在家里,再没有了在上海呼朋唤友的快乐。有时候晚上躺在床上,我也会怀疑自己,为什么要做出这样一个决定。

    一个人的时候,我静静地一个人回忆过去五年的所有事情,觉得自己也许真是选择了一个尴尬的起点。后悔再多也无用,我只有收拾好心情,努力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坚持走下去,否则当初的放弃就成了无谓的牺牲。

    我还是相信,我总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也总能在留学生活中融入自己喜欢的圈子,因为生活不会永远辜负你,只要你努力过。

  • 美国留学:一美元在美国生活中的价值美国留学:一美元在美国生活中的价值

    在线资讯

    在九毛九超市里,货品很丰富,所有商品的价格都在九毛九以下。有的小东西,九毛九能买好几样,比如:方便面,九毛九能买8包;橙子,九毛九能买 10来个。看看我的收银条:一瓶炒菜油,一瓶蚝油,一盒鸡蛋(半打),一瓶牛奶,一包青菜,还有一个微型收音机,价格统统是九毛九。在超市里购物,食品不交税,其他物品要交税,那个微型收音机加了8美分的税。

    这样看来,在美国生活的平民百姓,只要不奢侈消费,只需很少的费用,就能买到足够的食品和一般消费品。我算了算,我每月用来购买食品的花费不超过100美元。

    有人会说:一美元大约相当于7元人民币,7块钱买一棵青菜,一袋橙子,你就觉得便宜了?请注意,我说的是在美国生活的平民,而不是拿着人民币到美国来消费的人。

    在美国,各州居民的收入水平不一样,最低工资大约为每小时6美元。按这个标准,一个每天工作8小时、每月工作21天的人,工资至少在1000美元左右。但是,这些收入要交税、交房租、付交通费等,即使是单身人士,也是很紧张的。在普通人的生活中,一美元虽然是小钱,却也能买到相当数量的食品。有人说,这就是美国有那么多胖子的原因之一——食品太便宜了。

    美国人享受着从发展中国家(主要是中国)进口的大量廉价商品,看看九毛九超市里的那些商品,大多来自中国:拖鞋、浴巾、t恤、餐具……琳琅满目。

  • 与美国寄宿家庭相处的十条原则与美国寄宿家庭相处的十条原则

    在线资讯

    今天给大家讲讲如何与寄宿家庭相处,寄宿双方在应以下十个方面注意协调:

    ⒈作息时间:美国人大多喜欢早睡早起,寄宿学生晚上9点以后最好不要再使用电话与人聊天,也不要洗澡、洗漱搞出很大响动,更不要夜半归来,以免影响房东休息。

    ⒉洗浴方面:美国人一般很注重个人卫生,洗澡很勤。寄宿学生最好搬入后就询问清楚自己洗澡的合适时间,以免时间发生冲突或没有热水。洗澡时尽量缩短时间,以10分钟左右为宜。洗完后要将浴室清洁一下,用布擦拭干净,最后开窗换气。

    ⒊朋友来访:一般情况下,在事前一定要征得寄宿家庭的爸爸和妈妈的同意方可邀请朋友来访,切不可自作主张经常让朋友前来,以防打扰美国寄宿家庭的日常生活,绝对不要留宿朋友在自己房间过夜。

    ⒋适当帮忙:主动参与是融入家庭的最好表现,寄宿学生最好不要心存我付钱你劳动的想法,应适当参与一些家务劳动,如饭前摆放与饭后收拾餐桌、洗碗、帮助清洁房屋等等。

    ⒌练习会话:能够经常有机会与美国人练习英语是很多寄宿学生选择寄宿的初衷。但最好是找机会、找话题与房东聊天,而不能不分场合、不看脸色死缠烂打地让房东与你练习英语。

    ⒍收拾房间:美国家庭一般每周六或周日会进行一次家居清洁,全家动手收拾房间、地毯除尘、衣物洗涤等。此时,寄宿学生也要对自己的房间做一次全面清洁,整理好自己的物品。即便在平日里也不要出现被褥不叠、房间里乱七八糟的现象,要保持房间干净整洁。

    ⒎彼此尊重:虽然美国寄宿家庭的爸爸和妈妈不是自己亲生父母,但在寄宿期间,是他们在照料自己的日常起居饮食,他们付出了一定的爱心和关怀,寄宿学生理应尊重父母。

    ⒏矛盾处理:寄宿家庭毕竟带有一定的商业味道,如果寄宿家庭的所作所为的确差强人意,自己有不满意之处也大可不必一味忍让,但最好要礼貌提出,心平气和地协商解决。

    ⒐交流沟通:多交流,多沟通,不仅让你语言上有长足的进步,也会让你更好融入寄宿家庭。

    ⒑ 入乡随俗:如果中国学生住宿在西方人家庭,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自己想做饭炒菜,一定事先征求一下寄宿家庭主人的意见。因为有不少西方人是不能接受炒菜的油烟味道的,这一点中国留学生一定要特别注意。另外,尊重西方人的作息与饮食时间,如果你的住宿合约中附带房东为你提供早餐,一般情况房东会告诉你用早餐的时间,如果你错过了用餐的时间,他们会收掉。因此如果你某一天不想吃早餐的话,一定要提前告知房东,以免房东为你做好了早餐而浪费。

    寄宿学生与美国寄宿家庭同吃同住,与他们朝夕相处共同生活,的确对于刚到国外的留学生迅速提高英语会话能力,以及了解当地风俗文化很有帮助。建议留学生最好做到入乡随俗,尊重并且依从寄宿家庭的生活习惯、作息时间和饮食习惯,明确理解这一点非常重要。

  • 美国留学高中生活常识美国留学高中生活常识

    在线资讯

    1、美式中餐(american chinese food)。随着中国人向美国的扩散,美国的中餐厅也越来越多了,可是真能做出中国人的家常菜?很多简直就是为美国口味设计准备的。像芙蓉蛋,酸甜鸡之类的。都是中国老百姓天天吃的佳肴么?很多中国的特色菜都消失匿迹了。

    2、性感学生穿着(sexy students dressing)。在现代的美国校园里,很少有制服类的学生妹了,很多都是穿着任意,性感体形衣,高中生活中,有些学校竟然还有经常穿睡衣的学生,有点太夸张。

    3、年龄限制(ages)。在美国,13岁女孩子化妆,16岁拿驾照,18岁抽烟,21岁才能喝酒,性行为无限制(针对现状来说)。大多数女孩子最晚在13岁就开始化妆了,很多人都评论:美国女人怎么那么早就老了呀,而且年龄还保密,皮肤那么差跟化妆有关吧!16岁就能考驾照?这种可能在中国只能是比较富一点的孩子才能享受到的吧,恰恰相反,在美国的高中二年级时,学校统一有drivers education驾驶课,注重理论和实践教学,而且只要考试都及格就能在9个月后拿到驾照。18岁抽烟是很正常的啦。21岁才能喝酒,当我向我那些美国同学介绍中国很多地区对喝酒年龄的松懈之后,他们都羡慕,哇,我也好想到中国去!

    4、元化课程(classes)。在我们学校里,我除了上英,数,理,化主科之外,还有上烹饪课,驾驶课,神话课,装修课。有人说,什么?神话课?幼儿园?其实美国人也有跟中国古代很相似的神话哦,不过主要围着宙斯zeus讲的。现在回想起来,是不是感觉中国的传统式教育好枯燥呢?

    5、富的课堂知识(knowledge)。体育的英文简称pe(physical education),意为身体上的教育,但不仅指健康,而且是身体上的保护。defense 和offense为进攻和防御,美国高中生活中学校会去教学生当遇到危险时,怎么去应付坏人。在中国的体育课,很多学校缺乏这样有意义的教育。在烹饪课学会了在生活中的味道,在驾驶课学会了享受便利旅游的快感,在技术课上学会了电脑的构造和创造意想不到的机器人。一切崇尚创造,注重实践!

    6、上课方式(the way for school)。在中国的上课方式是老师找学生,而美国高中生活中,上课却是学生找老师。而且每个人都分配个locker储物箱,把自己的书包和其它没有的东西都装进locker里,每节课下课后再换下节课的书籍用品。课程虽然多,但是分为a天和b天,两天上的课程却是不一样的。一般的美国学校都是早8点上到下午3点,很短的时间却学到了很丰富的内容,没有晚自习的!周末也是正常的双休日!

    是不是看了上面的介绍,你有点羡慕美国高中生活了呢?其实美国的高中生活也并非那么完美,学生也面临着各种压力。相比于中国的高中生活来说,美国高中生活还是丰富多彩的。

  • 美国留学的压力美国留学的压力

    在线资讯

    百老汇,时代广场,自由女神像,大都会博物馆,哥伦比亚大学……这一连串曾经只活在想象中的名词,顷刻间变成了触手可及的现实。上次到大都会博物馆,被一幅色彩明艳的睡莲画吸引了,凝视许久,竟觉得似曾相识,低头一看标识,赫然写着莫奈。原来这就是上个学期美育课上曾出现的莫奈名作,还依稀记得老师提到它时眉飞色舞的神情,这是莫奈年老失明后完成的作品。此刻,我已经走过了两个莫奈的展厅而不自知。

    如果一座城市只呈现光鲜亮丽的一面,那必定是一种错觉。我向远方的亲人朋友展示新鲜的美国生活,照片里的人永远挂着灿烂的笑脸,照片里的风景诉说着大都会的精彩。可是,巨大的压力与寂寞,谁会看到,谁能捕捉,只有在不夜城的某一个静静的夜晚,独自吞咽那瑟瑟的失意,然后自我安慰道:失意也是一种经历。

    首要的压力来自语言障碍和学业负担。同行的中国学生见面时,首选话题便是你这星期几篇小论文?当初知道交换留学生只须修满12学分时,心中窃喜,在北师大赫赫有名的中文系,我一个学期修二十多个学分都不在话下,区区12个学分又算得了什么。第一周领到各门课的教学进度表时,几乎觉得天旋地转――绝对没有任何一门课的阅读和论文量可以达到轻松挣学分的目的!从1学分到4学分的课,即使只有1分之差,功课量也有天壤之别。

    以我选的美国文化研究导入为例,虽然只是一门入门级的美国文化研究课,一个星期只上三个学时,但是每周都有读不完的阅读材料,周二晚上必须参加美国电影观赏,周四傍晚务必参加一个小时的讨论,并网上提交讨论心得,这些和三篇论文、期末考试一起计入最终考核。终于明白指导教授(每个学生都有的经验丰富的学业指导教师)极力劝我少选课的良苦用心,以及那条曾让我费解的选课规定――学生一个学期修18个学分以上必须通过院系审核。教授根本无需用上课点名的方式保证出勤率,课堂讲授和讨论的内容直接与作业的完成质量挂钩。

    提出疑问和课上讨论是美国课堂的生命之所在。只要在课堂上有任何不解和怀疑,学生都会举手提问或是发表看法,而教授不会对任何一个学生的举手视而不见,即使是在七八十人的大课堂上也是如此。而讨论的基础必然是对阅读材料的熟悉,如果没有事先阅读材料,整堂课就会处于茫然无知的状态。在一门文学课的教学进度表上,教授写道尽管这门课的班级人数限制它成为一门研讨课,但是课堂讨论仍然是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地把阅读所得整合为有价值的观点并与同学分享。

    虽然相当欣赏美国课堂的教学形式,但因为自身的语言障碍,至今无法真正融入课堂的讨论之中。基于对阅读材料的熟悉,哥大学生课堂反应极快,语速如连珠炮弹,让我措手不及。当我试图听懂讨论的核心内容时,讨论很可能已经转移到了另一个话题上。大多数时候,我只能作为一个旁观者,看着不断升级的讨论而难以参与其中,看着旁边同学若有所思的表情,而我的脑中仍是一团浆糊,心中的煎熬可想而知。课后,美国学生几个小时就能读完的材料,我可能读了一天还是有许多困惑难解的地方,特别是涉及到文化和宗教的背景知识。同样,要想完成一篇论文,中国留学生必须付出几倍的时间和精力,纵使字斟句酌,还是会无知无觉地犯下许多语法错误并引起误解。

    在生活上,全新的环境也意味着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首先是文化观念的差异。与中国人相比,美国人的思维是直线式的,很少绕着弯子去表达自己的诉求或意见。当然,还有很多性别文化、饮食文化以及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不同。例如,美国人打招呼时喜欢问对方最近过得怎么样了,我一听这问题就来劲了,把自己的文化冲击一溜地说出来。后来,室友告诉我,一般情况只要回答我很好就足够了。其实,就像中国人见面喜欢问吃饭了吗?一样,没有人会真正关心到底这顿饭吃了什么。

    其次,相信大多数中国留学生都承受着一定的经济压力。任何不起眼的数字乘以7,都会变成天价。中国餐馆的小葱拌豆腐只要4美元,但是同行的中国学生大多没去过中国餐馆,即使是在最想念中国菜的时候。每当把美元换算成人民币,就发现根本找不到划算的东西。大年初一刚好是周末,和几个中国同学一块杀去中国城,每个人都买了四大袋中国食物,凯旋。我们以前都从来没有在意过面条的价格,现在却为了买到便宜的中国面条而沾沾自喜。

    我只有一个学期来体验美国的学习生活,时间的短暂让我倍加珍惜在这里的每一天,每一堂课,每一次思考。既然时间不可复制,就让自己充分享受此刻的价值。

    以前一直认为那些思乡题材的散文多为煽情之作,这次农历新年总算体验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甘苦了。在哥伦比亚大学的新春聚会上,有久违的白米饭和煎饺,勾起童年回忆的跳棋,充满过年情调的麻将,还有空竹和舞狮表演。这些东西在国内随处可见,而在美国看到它们时,却觉得前所未有的亲切。我试图记住狮子舞动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细节,生怕错过了什么,仿佛可能会错过的不是某一个表演动作,而是来自民族的讯息。蓦然发现,纵使自己再如何迷醉曼哈顿的风情,再如何赞叹美国学校的开放,自己的心魂依旧与千里之外的祖国紧紧地牵在一起。

  • 美国留学:校园规矩要知道美国留学:校园规矩要知道

    在线资讯

    老师的授课方式有:

    1.演讲(lecture)——老师讲学生听。

    2.研讨(seminar)——学生先自行看书或做完功课后,再到课堂上和老师讨论,多为小组方式。

    在美国念书有许多作业(assignment),几乎每堂课都有,有的老师也许一开始就告诉你这学期每堂课的进度和作业,有的则可能随堂才讲。如果选课时便知道要用那些课本,可先去书店买,但要保留收据并询问店员是否可退书,因为老师上课后可能会改变教材,而学生听课后若觉得太简单、太难、或太枯燥,也可能会退选,这时便需要退书,用过的书(used book)是不能退的,所以刚开始不要随便在书上写名字,划线,及做任何记号。

    学生在课堂上应注意事项可分为该做的和不该做的:

    a.该做的——

    1.尽量早几分钟进教室。如果迟到,由于教室多半只有一扇门,应该轻轻进入后就近找位子坐下。若老师看你,可轻声说对不起,一切不打扰旁人为原则,但不要因为迟到就不去上课,迟到仍比缺课来得好。

    2.一般说来,学生可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坐位,但建议外籍学生(foreign student)尽量坐在当地学生旁边,先自我介绍一番,以便打开话匣交朋友。

    3.自我介绍时应特别说清楚自己的姓名。美国人多半记不清拼音式的中文名字,所以事先取个西方名字当别名(middle name),可减少许多麻烦。至于姓氏,可慢慢念并将字母拼出来,以方便他人记清楚。

    4.多发问,让老师觉得你有参与感,知道你的存在,千万不要怕自己英文不好而不开口,也不要怕自己的意见有错而不问,问错总比不开口而一直错下去好。欲表达自己的意见时,可用询问的语气征询老师同意,以示礼貌。

    5.最好在上课前或下课后才去洗手间。如果要在上课时去,不必举手征求老师同意,只要静静地走再静静的回就可以了。

    b.不应该做的——

    1.打哈欠及打瞌睡。

    2.和别人说话。

    3.吃东西(如果想喝饮料提神,最好看到有其它同学这样做时才做)。

    4.嚼口香糖。

    5.看其它书。

    此外,如果想在课堂上录音,最好征求老师同意。通常老师在学校都会有固定的办公时间(office hour),每周约二至三小时,学生应尽量利用这些时间去找老师说话,问问题,好让老师认识自己。写作时不可抄袭。引用他人的文章、句子时,一定要加注说明或加上冒号,报告的格式可参考一般指导手册,最后若能请一位美国朋友或英文较好的人帮你读一遍则更理想。考试的型式有很多种,除了期末考(final exam),期中考(mid-term exam)之外,还有随堂考(drop quiz),题型可能有复选、简答、申论等,考试时千万不要作弊,否则有被逐出校门的可能。

    日常生活中,握手是常见的身体语言。握手时应大方、自然、有力,不要畏缩躲藏而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应邀至美国人家中吃饭时,可准备一份具有自己国家文化特色的小礼物,不必太贵重,约美金六元以下即可。若是参加宴会(party)或去野餐(picnic),则毋须准备礼物。平常美国人在外面常常一起喝饮料,如咖啡、可乐、啤酒等,结交美国朋友虽然不容易,但能应设法尝试,才能使自己的英文进步。

    中国人对美国人常用的否定问句(negative queation),常弄不清楚该如何回答,也不熟悉一些常用句将好几个字连在一起念的方式,而同一字的动词和形容词发音不同,以及片语、俚语等,都是我们应该设法弄明白的,所以听不懂就问,才能增加学习效果。

全国咨询热线          400-6652-485
北京公司: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6号锦秋国际大厦A座1012室
广州公司:广州天河区林和西路9号耀中广场B座610-611室
珠海公司:珠海市吉大海滨南路47号光大国际贸易中心2909室
北师珠服务中心:香洲区唐家湾金凤路18号北京师范大学海华三栋